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历史正能量

穿越红楼 第111章 名臣收录

历史正能量 乐宆 4905 2021-09-19 12:15

两人很快就来到了御书房,见到了永顺帝。

不得不说,永顺帝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皇帝。贾琮每次去见他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御书房里,处于工作状态。

而且永顺帝现在对贾琮也是比较看重的,不然不可能每次都能顺利见到他。他可是皇上,不是什么人想见就能见到的。

李焯首先将太上皇让他代传的话说了一遍,意思就是让永顺帝不要只顾着国家这个大家而不顾他们皇族这个小家,要多多积攒一些银子,充实内帑,让他这太上皇足够挥霍。

永顺帝听了这话,心里面当然是非常的不爽。他继位的时候,内帑原本也是有六百多万两银子的,结果才几年时间就被太上皇挥霍一空了。而他这个做皇帝的,平日里想要置办点东西,都舍不得花钱。要不是皇宫日常吃穿用度都可以从国库那边报销,这个后宫还真的马上要停摆破产了。

所以,永顺帝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知道了”,就没有再说什么。

李焯当然能够猜出此刻永顺帝的心情,所以马上就说了第二件事。

永顺帝听完之后,不由皱眉看向贾琮,问道:“你怎么想到大坤名臣录这个主意的?为何要找太上皇统筹主持?”

贾琮之前的顾虑没有错,永顺帝果然对他有些怀疑和不满了。毕竟贾琮这么做有些拍太上皇马屁和抱他老粗腿的意思在里面。

“陛下,大文堂前段时间出版了大坤英烈传,非常受欢迎,如今一直在热销,都已经卖出去十万册了。影响很大。当然,也赚了一些钱。所以,微臣就想着能够趁着这波热度推出这大坤名臣录,这样一来可以提振满朝文武百官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二来也能赚一些钱。更主要的是……微臣不想让陛下你为难。太上皇都说了如今内帑没钱,而他现在又……需要很多花钱的地方,晚辈能通过这种利国利民的方法赚一些钱,孝敬一下他老人家也是应当的。”

永顺帝顿时秒懂,脸上露出了欣慰和感叹之色。别人都以为他这个皇帝当的很舒服,殊不知很多时候他却是当得非常的憋屈和难受。因为他们大坤朝天有二日,有太上皇,他这个皇帝很多时候便不能在朝堂中贯彻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因为很多人都是太上皇的老臣子,虽然他们表面上也都听他这个皇帝的,但实际上更加听太上皇的。

太上皇他虽然退位了,却是没有完全一点政事都不管。时不时的还是会过问一下的,这点就让他这个当皇帝非常的膈应和难受。但他偏偏不能对此有意见。毕竟他是太上皇是他父皇,他这个皇位还是从他手里继承的。

此外就是太上皇的挥霍无度了,皇室如今赚的钱完全比不上他花的钱。将整个皇宫内帑花得几乎底朝天,让他这个做皇帝的想要私底下去外面买点好玩好用的东西都不行。后宫嫔妃们的日子也是过得不如那些商人家的小妾,不少嫔妃还得靠宫外的娘家人贴补才能用得上一些名贵的姻脂水粉和金银首饰。

这让他这个做皇帝的做得非常没有成就感。在朝堂上他不能贯彻自己的皇帝意志,在后宫更是不能让自己的女人们过得荣华富贵,你说他这个皇帝做得能舒服吗?

所以,这一刻贾琮这番话说出来,让他感觉非常暖心。知道他这个做太上皇儿子的皇帝难处。在这点上,他可是比他亲儿子跟让人暖心啊。

永顺帝一脸温和的看了贾琮好一会儿,最终一声长叹道:“还是你懂我啊。你年纪虽小,却是知人心的。知道朕的为难之处。朕没有看错你。你很好,这件事你就放手去做吧。让太上皇满意,就是让朕满意。”

“多谢陛下。”

这件事既然永顺帝同意了,那就更加好办了。更主要的解除了永顺帝可能的猜忌。

和李焯一起从御书房退出来后,李焯也是有些感叹的说道:“看起来,父皇对你是越来越满意了。我不知道是该为你高兴,还是为自己担心。”

贾琮笑问道:“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焯有些幽怨的看着他道:“你原先可是我的人。是我先看上的你。现在父皇也看上你了,若是将你要过去。我该怎么办?”

贾琮心中不由一阵恶寒。心中忍不住骂了一句。李焯这小子的这种语气和眼神,实在让他有些受不了。

“行了。我可不是你的人。我是大坤朝廷的臣子,你懂吗?但私底下,我觉得我们应该是朋友吧。你说是不是?”

若是换了别人说这句话,李焯说不定当场就翻脸。他可是皇子,说跟他是朋友的,可是有些没大没小了。

但贾琮却是不一样,首先他现在有官身,其次他好歹也是国公府的子孙,另外最重要的是贾琮跟他非常的投契。贾琮更是真正的神童,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所以,贾琮说出这番话,李焯先是愣了一愣后,脸上立马就浮现出了笑容来,而且心头感觉很舒服。他是皇子,原本注定了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朋友。但现在居然有了。是的,其实他内心里早就已经将贾琮当作朋友了。只是一直没有发觉而已。

“对。我们是朋友。我们要做一辈子的朋友。”李焯很郑重点头的说道。

这一刻李焯再也不担心贾琮另有所好,被自家父皇招揽过去了。因为他相信贾琮,就像相信自己一样。自己一直跟贾琮平辈论交,一直将他当朋友看。而贾琮也肯定如此。更何况,现在谁都知道贾琮是他的人。

想通了这点,李焯心中非常的高兴。他年纪虽小,但已经有了一定的权谋之术。这是从小耳濡目染,也是无师自通的。

两天后,贾琮这边已经送别了艾德华等人。在家里正码着西厢记,就见王贵急匆匆的跑过来说,宫里来人了。

贾琮只好马上从房间里出来迎接。却见过来的是贾琮见过的一个老太监,确切的说是太上皇身边服侍的一个太监。

“杂家见过贾侍读。”这老太监对贾琮很客气,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李焯却是不敢托大,这些太监,尤其是老太监,还真没有一个能好惹的。若是得罪了他们,指不定哪天就会给你穿小鞋。

“公公客气了。不知公公如何称呼?”李焯客气的还礼。

“杂家姓刘,蒙太上皇赐名一个全字。”

“原来是刘公公,失敬失敬。”

双方寒暄了一会儿,贾琮正要让人上茶。刘全就连忙说道:“多谢贾侍读的好意了,只是太上皇那边很等着你呢。你还是赶紧跟杂家进宫吧。”

既然太上皇召唤,贾琮也不怠慢。稍作收拾后,就跟着刘全入宫了。路上,两人一起乘坐宫里的马车。贾琮便询问太上皇这次为何召他入宫。

刘全倒也没有隐瞒,直接说是为了大坤名臣录编撰的事情。

贾琮心中便有了底,想来太上皇这会儿召他应该就是为了这事。

马车直入宫门,然后在金水桥边下来,然后两人一路快步来到太上皇如今居住的太极殿。

在殿门口,贾琮见到了太上皇身边第一号心腹夏守忠大太监,他如今已经有六十多岁年纪了,但保养得很不错,白白胖胖的,看着也就五十来岁,笑起来,双眼微眯,一副很和蔼的样子。

但要是真认为他为人和气和蔼的话,那就傻了。这夏守忠如今可是六宫都太监,掌管六宫的诸多事务。通俗点的叫法叫做大内总管。

他跟戴权不一样,戴权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有内相之称,但司礼监只是皇宫十二监当中的一个,只是涉及到的权力最大罢了。

而且主要是对外来说的。对内的话,实际上其他十二监的掌印太监跟他是平起平坐的,而夏守忠这位六宫都太监,名义上还是他的上级。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夏守忠也管不到他头上。

别的不说,戴权是皇帝身边的第一号心腹,是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服侍他的身边老人。

夏守忠也是如此,夏守忠原本也是做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只是后来随着太上皇退位,他也只能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但太上皇对他也不薄,直接弄出来了个六宫都太监,让他总管六宫内部的诸多事务,也就是管太监和宫女。地位超然。

“琮哥儿,当年咱家跟你祖父可是老朋友了。跟你父亲也熟得很。以后,宫里头有什么事,你尽管招呼咱家一声便是。”

夏守忠一副长辈关爱后辈的表情,让贾琮看得腻味非常。这家伙在红楼梦的原着中确实是贾府的老朋友,原着中秦可卿死后,贾蓉捐官就是走的他门路。只是后来,这家伙贪得无厌,三天两头的来贾府“借银子”,有借无回的那种。

甚至后来贾元春之死,也可能跟他脱不了关系。所以,总结一句话,这老阉人不是个好东西。

“原来是我家祖父的朋友,那小子就称呼你一声夏爷爷吧。”

贾琮表面上却是非常恭敬的,喊了他一声夏爷爷,乐得这老阉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时,里面突然传来太上皇的声音:“你这老狗在外面笑什么?是不是贾家那小子来了?”

夏守忠连忙收住笑,一边回答,一边拉着贾琮进去:“是的。太上皇,贾琮已经带过来了。”

“快点让他进来。”

贾琮被一路带进了里间,只见太上皇在里面一张宽大的榻子上斜躺着,身后跪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妃子给他捶背捏肩,脚边也跪着一个给他轻轻捶腿。

另外一边,则是有另外一个看起来才十二三岁的小宫女给他喂食干果零食。

贾琮看得这情形,心中只能感叹这老家伙还真是懂得享受。两次见到,两次都是三个女人给他做如此贴身服务。这还真是人间一大享受。

贾琮这边给他行礼之后,太上皇便微微睁开眼睛问道:“贾家小子,你知道这次朕叫你来,所为何事吗?”

贾琮也不装傻,直接说道:“想必是为了大坤名臣录的事情吧。”

“没错。就是为了这件事。”说到这,太上皇便一手支起身体,从榻上坐了起来,“你这次可是给我出了大难题。翰林院那边我已经挑选出了十个人,都是写文章的好手。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大坤的名臣该怎么收录。尤其是一些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是不是也要收录进去。还有就是文官和武馆的比例问题。这都得要权衡和考量。现在因为这件事,翰林院那边争论不休,事情闹到了朕这里,让朕也很是头疼。你说说,朕该怎么办?”

贾琮闻言心中不由微微一笑,这种事情比预料中的还要早了点。原本他以为至少也得五六天时间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这才两天功夫就出现了。只能说,这时代的人太注重自己的名声了。尤其是那些当官的,有时候命都不要就是要名。

贾琮其实一开始就给大坤的那些官员挖坑,首先就是在书名上。大坤名臣录,顾名思义,这本书将会收录大坤立国以来的各个名臣。

但名臣的标准是什么,贾琮和太上皇这边又没有固定的标准。自然是就让很多人看到了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间。除了一些公认的名臣之外,其他那些历史上也留有名声的官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这些人的后代、学生、难道心里面就没想法吗?

若是自己家的长辈或者老师,收录进了了这本达成名臣录中,那自己不就跟着沾光了吗?这可是流芳百世的大事情。让自己家的长辈或者师长等利害关系的人收录进这本书里,无疑也是孝道。

因此,只两天的功夫,很多人就托了各种关系联系上了负责编撰这本大坤名臣录的翰林学士,希望他们能将某某人收录进去。

于是,矛盾很快就爆发了。除了那位数不是很多的名臣,其他一些所谓名臣都是可圈可点的。何况,名臣又不是一定得官职大的才算是名臣,即便是一个小小县令。但只要当时干出了成绩,赢得百姓爱戴,那也是名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